HCRM博客

如何在CentOS上安装SS?

CentOS Shadowsocks-libev 服务端安装与深度配置指南

理解核心:Shadowsocks 的基本原理 Shadowsocks 的核心在于其精巧的 SOCKS5 代理与加密隧道技术,当您访问目标网站时,本地客户端会将请求加密,并通过 Shadowsocks 服务器中转,服务器解密请求后访问目标资源,再将返回的数据加密传回您的设备,这种方式有效保障了数据传输的私密性,同时具备较好的性能表现,选择成熟的 Shadowsocks-libev 实现,因其轻量、高效且持续维护更新。

系统准备:基础环境配置

如何在CentOS上安装SS?-图1
  1. 系统更新:

    • sudo yum update -y
    • sudo yum install epel-release -y
  2. 开发工具与依赖:

    • sudo yum groupinstall "Development Tools" -y
    • sudo yum install git wget openssl-devel pcre-devel asciidoc xmlto c-ares-devel libev-devel libsodium-devel mbedtls-devel -y

    这些工具和库是编译构建 Shadowsocks-libev 及优化其功能(如 simple-obfs 混淆插件)所必需的。

编译安装 Shadowsocks-libev

  1. 获取源码:

    • git clone https://github.com/shadowsocks/shadowsocks-libev.git
    • cd shadowsocks-libev
    • git submodule update --init --recursive
  2. 编译与安装:

    如何在CentOS上安装SS?-图2
    • ./autogen.sh
    • ./configure --disable-documentation # 可选,跳过文档生成加速编译
    • make -j4 # 根据CPU核心数调整,如4核
    • sudo make install
  3. 验证安装:

    • ss-server -h

    成功显示帮助信息即表明核心组件安装完成。

服务端配置详解

  1. 创建配置文件:

    • sudo mkdir -p /etc/shadowsocks-libev
    • sudo nano /etc/shadowsocks-libev/config.json
  2. 写入核心配置 (示例):

    • {
    • "server": "0.0.0.0", // 监听所有IPv4地址
    • "server_port": 8388, // 自定义服务端口,建议1024以上
    • "password": "YourStrongPasswordHere!", // 设置高强度密码
    • "method": "chacha20-ietf-poly1305", // 推荐高性能加密方式
    • "timeout": 300, // 超时时间(秒)
    • "fast_open": true, // 启用TCP Fast Open (需内核支持)
    • "mode": "tcp_and_udp", // 同时支持TCP和UDP转发
    • "plugin": "obfs-server", // 启用混淆插件(可选但推荐)
    • "plugin_opts": "obfs=http;failover=127.0.0.1:80" // 混淆为HTTP流量
    • }
    • 关键安全提示: 务必使用强密码(长且含大小写字母、数字、符号组合)!避免使用常见或易猜测密码。
    • 加密方式选择: aes-256-gcm, chacha20-ietf-poly1305 是当前兼顾安全与性能的主流选择,避免使用已知弱算法如 rc4, table
  3. 安装混淆插件 (推荐):

    如何在CentOS上安装SS?-图3
    • git clone https://github.com/shadowsocks/simple-obfs.git
    • cd simple-obfs
    • git submodule update --init --recursive
    • ./autogen.sh
    • ./configure
    • make
    • sudo make install

    混淆插件将流量伪装成常见协议(如 HTTP),有助于提升连接稳定性。

防火墙与系统优化

  1. 配置 Firewalld (CentOS 7+):

    • sudo firewall-cmd --permanent --add-port=8388/tcp # 替换为你的端口
    • sudo firewall-cmd --permanent --add-port=8388/udp
    • sudo firewall-cmd --reload
  2. 开启 TCP BBR 拥塞控制 (提升速度):

    • echo "net.core.default_qdisc=fq" | sudo tee -a /etc/sysctl.conf
    • echo "net.ipv4.tcp_congestion_control=bbr" | sudo tee -a /etc/sysctl.conf
    • sudo sysctl -p

    使用 sysctl net.ipv4.tcp_available_congestion_controllsmod | grep bbr 验证 BBR 是否生效。

  3. 配置 Systemd 服务 (实现开机自启与管理):

    • sudo nano /etc/systemd/system/shadowsocks-libev.service
    • [Unit]
    • Description=Shadowsocks-libev Default Server Service
    • After=network.target
    • [Service]
    • Type=simple
    • User=nobody
    • Group=nobody
    • CapabilityBoundingSet=CAP_NET_BIND_SERVICE
    • ExecStart=/usr/local/bin/ss-server -c /etc/shadowsocks-libev/config.json
    • [Install]
    • WantedBy=multi-user.target
  4. 启动并设置开机自启:

    • sudo systemctl daemon-reload
    • sudo systemctl start shadowsocks-libev
    • sudo systemctl enable shadowsocks-libev
    • sudo systemctl status shadowsocks-libev # 检查运行状态

安全加固与连接测试

  1. 服务器安全基线:

    • 禁用 root 远程登录:修改 /etc/ssh/sshd_configPermitRootLogin no
    • 使用 SSH 密钥认证代替密码登录。
    • 定期更新系统和软件包 (sudo yum update)。
    • 考虑安装并配置 Fail2ban 防止暴力破解。
  2. 客户端连接测试:

    • 在您的本地设备(Windows/macOS/Linux/手机)上安装对应的 Shadowsocks 客户端。
    • 配置客户端:输入服务器 IP 地址、端口、密码、加密方法和插件设置(如果配置了 obfs)。
    • 尝试访问无法直连的网站或使用 curl --socks5 127.0.0.1:1080 https://www.google.com (端口替换为本地代理端口) 测试连通性。

进阶提示与排错思路

  • 端口占用检查: 若启动失败,使用 sudo netstat -tuLNp | grep <端口号> 检查端口是否被其他程序占用。
  • 日志查看: sudo journalctl -u shadowsocks-libev -f 实时查看服务日志,排查启动或运行错误。
  • 性能监控: iftop -P -i eth0 (替换网卡名) 监控服务器网络流量,观察 Shadowsocks 连接情况。
  • 多用户/多端口: 可以通过创建多个 config.json 文件(如 config-user1.json, config-user2.json)并配置多个 Systemd 服务单元来实现,每个服务指向不同的配置文件(包含不同端口和密码)。
  • 域名与 CDN: 将服务器 IP 绑定到域名,并考虑使用 Cloudflare 等 CDN 进行流量转发和一定程度上的 IP 隐藏(注意 CDN 通常不支持 UDP)。

网络技术的应用总是伴随着责任,选择部署此类服务,意味着您需要持续关注其运行状态与安全维护,保持系统更新、强化访问控制、使用高强度凭据是确保服务稳定可靠的基础,随着网络环境的变化,主动了解新的优化方法或替代方案,才能让技术工具真正安全高效地服务于所需场景,未来的协议或许会更加完善,但谨慎负责的使用态度始终是核心。

本站部分图片及内容来源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目的为传递知识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侵权或违规联系Email:zjx77377423@163.com 核实后第一时间删除。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blog.huochengrm.cn/pc/37358.html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
上一篇
下一篇
发表列表
请登录后评论...
游客 游客
此处应有掌声~
评论列表

还没有评论,快来说点什么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