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轻松取消电脑自动锁屏?一步到位解决烦人中断
工作中思路正流畅,起身倒杯水,回来却发现屏幕漆黑一片——相信很多人都被电脑自动锁屏困扰过,这种设计初衷是保护隐私和节省能源,但在需要长时间查看资料或专注工作时,频繁锁屏反而成了效率杀手,取消这个功能非常简单,只需几步操作就能告别干扰。
Windows 系统解决方案

-
通过系统设置(适用于Windows 10/11家庭版及专业版):
- 点击屏幕左下角的 “开始”菜单(Windows图标)。
- 选择 “设置”(齿轮图标)。
- 在设置窗口中,点击 “系统”。
- 在左侧菜单中选择 “电源与电池”(笔记本)或 “电源与睡眠”(台式机)。
- 在右侧的 “屏幕和睡眠” 部分,您会看到两个关键选项:
- “接通电源后,经过以下时间后关闭屏幕”:将其下拉菜单设置为 “从不”。
- “接通电源后,电脑在经过以下时间后进入睡眠状态”:同样将其下拉菜单设置为 “从不”。
- 重要提示: 对于笔记本电脑用户,下方通常还会有 “使用电池时” 的选项,如果您在使用电池时也不希望自动锁屏或睡眠,同样将对应的“关闭屏幕”和“进入睡眠状态”时间设置为 “从不”,但请注意,这会显著加快电池消耗。
-
通过控制面板(传统方法,通用性更强):
- 在任务栏搜索框中输入 “控制面板” 并打开它。
- 将右上角的“查看方式”更改为 “大图标” 或 “小图标”。
- 找到并点击 “电源选项”。
- 在您当前选中的电源计划(通常是“平衡”)旁边,点击 “更改计划设置”。
- 在接下来的页面中:
- 将 “关闭显示器” 的时间设置为 “从不”。
- 将 “使计算机进入睡眠状态” 的时间设置为 “从不”。
- 点击 “保存修改” 按钮。
-
注意屏幕保护程序: 很多人误以为屏幕保护程序是锁屏的主要原因,其实在较新的Windows系统中,屏幕保护程序通常不会直接导致需要密码解锁(除非单独设置了相关选项),但为了彻底避免干扰:
- 在“设置”中搜索 “屏幕保护程序” 或通过控制面板打开它。
- 在“屏幕保护程序设置”窗口中,将下拉菜单设置为 “(无)”。
- 取消勾选 “在恢复时显示登录屏幕”(如果勾选了此项,屏幕保护程序结束后会要求输入密码,感觉像锁屏)。
macOS 系统解决方案
苹果电脑的设置路径同样清晰明了:
- 点击屏幕左上角的 苹果菜单 ()。
- 选择 “系统设置”(或旧版本中的“系统偏好设置”)。
- 在系统设置窗口中,找到并点击 “桌面与程序坞”(在较新版本中,与锁屏时间相关的选项也可能在“锁定屏幕”或“电池”里,请留意)。
- 向下滚动,找到 “屏幕保护程序” 部分:
- 点击 “开始屏幕保护程序之前” 旁边的下拉菜单,将其设置为 “永不”,这将阻止屏幕保护程序自动启动。
- 返回系统设置主界面,找到并点击 “电池”(对于MacBook)或 “节能”(对于iMac/Mac mini)。
- 在 “电池” 或 “电源适配器” 选项卡下:
- 找到 “关闭显示器” 选项。
- 将其旁边的滑块拖到最右侧,设置为 “永不”。
- 同样重要: 如果下方有 “防止电脑在显示屏关闭时自动进入睡眠” 的选项,请确保勾选它,这样即使屏幕关闭(手动或合盖),电脑也不会进入睡眠状态导致需要重新登录。
取消锁屏的贴心提示

- 隐私安全第一: 取消自动锁屏最大的风险在于隐私和安全性降低,在办公室、咖啡馆等公共场合,强烈建议保留自动锁屏功能,仅在您能确保环境安全、无他人随意接触电脑的私人空间(如家中书房)考虑关闭它,养成手动锁屏的好习惯(
Win + L
/Control + Command + Q
)至关重要。 - 能源消耗: 设置为屏幕永不关闭或永不睡眠,会持续消耗更多电力(笔记本电池消耗更快),请根据实际使用场景(是否连接电源)和个人需求权衡。
- 灵活运用: 您可以只为“接通电源”时设置“永不”睡眠/关屏,而在“使用电池”时保留较短的时间设置,兼顾便利与续航,Windows的电源计划功能允许您创建不同的配置方案(如“工作模式”、“移动模式”),方便快速切换。
- 检查特定软件设置: 部分企业办公电脑可能安装了额外的安全管理软件,这些软件会强制设定锁屏策略,如果按上述方法设置无效,可能需要联系公司IT部门了解情况。
- 系统更新影响: 操作系统大版本更新后,建议重新检查一下这些设置,有时默认值可能会被重置。
作为网站站长,我深刻理解流畅工作的重要性,会议室里讲解方案时突然黑屏、深夜赶稿时反复输入密码打断思路,确实令人烦躁,在确保环境安全的前提下,合理关闭自动锁屏能极大提升专注力,更推荐您采用折中方案:将自动锁屏时间延长至30分钟或1小时,既能减少干扰,又能在您暂时离开时提供基本保护,技术服务于人,灵活运用设置,让电脑真正成为高效助手而非障碍。
---均基于主流操作系统(Windows 10/11, macOS Ventura及以上)的官方设置指南整理,旨在提供清晰可靠的操作指引,不同系统版本界面可能存在细微差异,若遇疑问,建议参考对应操作系统官方文档获取最准确信息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