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CRM博客

CentOS中如何解读vmstat输出?常见问题解答

理解CentOS中vmstat输出的关键指标

在CentOS系统中,vmstat是一款用于监控系统资源使用情况的实用工具,它能实时反馈进程、内存、CPU、磁盘I/O等关键数据,帮助管理员快速定位性能瓶颈,本文将以实际场景为例,解析vmstat,并提供优化建议。

CentOS中如何解读vmstat输出?常见问题解答-图1
(图片来源网络,侵权删除)

vmstat的基本用法与输出结构

执行命令vmstat [间隔时间] [次数]即可启动监控。

  • vmstat 1 5

表示每秒采集一次数据,共采集5次。

输出分为六个部分:

1、Procs(进程)

2、Memory(内存)

CentOS中如何解读vmstat输出?常见问题解答-图2
(图片来源网络,侵权删除)

3Swap(交换分区)

4、IO(磁盘读写)

5、System(系统中断)

6、CPU(处理器使用率)

关键字段解析与性能诊断

1. Procs模块

CentOS中如何解读vmstat输出?常见问题解答-图3
(图片来源网络,侵权删除)

r:等待运行的进程数,若长期高于CPU核心数,说明系统负载过高。

b:处于不可中断睡眠状态的进程数,数值突增可能因I/O阻塞或资源争用导致。

2. Memory模块

swpd:已使用的交换分区大小,若持续增长,需检查物理内存是否不足。

free:空闲内存量,结合buff(缓冲)和cache(缓存)判断内存压力。

3. Swap模块

si:每秒从磁盘读入交换区的数据量(KB)。

so:每秒写入磁盘的交换区数据量(KB)。

若两者频繁大于0,需优先扩容内存或优化应用。

4. IO模块

bi:每秒从块设备读取的数据量(KB)。

bo:每秒写入块设备的数据量(KB)。

高I/O可能由频繁磁盘读写引起,需结合wa(CPU等待I/O时间)进一步分析。

5. CPU模块

us:用户进程消耗的CPU时间占比。

sy:内核进程消耗的CPU时间占比。

id:CPU空闲时间占比。

us长期高于70%,需考虑优化代码或升级硬件;sy过高可能因系统调用频繁。

实战案例:如何利用vmstat优化服务器性能

场景:某网站访问延迟骤增,vmstat输出显示:

r列持续为8(CPU为4核)

wa列平均为25%

so列偶尔大于0

分析

1、运行队列过长,表明CPU资源不足,需检查高负载进程。

2、较高I/O等待时间,结合bi/bo确认是否为磁盘瓶颈。

3、少量交换分区使用,建议增加内存或减少内存占用。

优化措施

- 通过toppidstat定位CPU密集型进程,优化其资源配置。

- 将频繁读写的日志文件迁移至独立磁盘,分散I/O压力。

- 调整应用内存分配策略,避免触发交换机制。

作为站长,个人习惯在每日巡检中运行vmstat,结合mpstatiostat生成综合报告,建议将关键指标纳入监控系统,设置阈值告警,而非仅依赖临时排查,系统的稳定性往往源于持续观察与微小调整的积累。

本站部分图片及内容来源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目的为传递知识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若侵权或违规联系Email:zjx77377423@163.com 核实后第一时间删除。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s://blog.huochengrm.cn/pc/29068.html

分享:
扫描分享到社交APP
上一篇
下一篇